城市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一經濟一自然復合生態系統,其中,包含各種構成要素。共同作用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人居環境,而一個人居環境舒適的城市,其生態景觀具有以下幾個特性;
和諧性;即結構與功能,內環境與外環境,形與神,客觀實體 與主觀感受,物理聯系與生態關系的和諧程度。反映在人與自然統一體的各組成部分間,如人與自然、人與其他物種、人與社會、 社會各群體、人的精神等方面,其中人與自然共生、回歸自然、貼 近自然、自然融于城市。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人與社會上。和諧性 是生態城市的核心內容。
整體性:生態城市是兼顧不同時間、空間的人類住區,合理配置資源,兼顧社會、經濟和環境三者的整體效益,具有地理、水文、生態系統及文化傳統的空間及時間連續性、完整性和一致性,協調發展與限制,發展與公平的關系,強調人類與自然系統在一定時空整體協調的新秩序下尋求發展。
多樣性: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態現象,體現在景觀、生態系統、物種、社會、產業及文化的多樣性。生態城市改變了一般工業城市的單一性、專業化和理性化分割,進行多樣性重組,它的多樣性不僅包括生物多樣性,還包括文化多樣性、景觀多樣性、功能多樣 性、空間多樣性、建筑多樣性、交通多樣性、選擇多樣性等更廣泛的內容。生態城市不是單一的發展模式與類型,而是充分體現各地域自然、經濟、文化、歷史特性的個性化城市。
暢達性:城市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、經濟一自然復合生態系統,系統內部之問及與系統外部間存在大量的物質、能量、信息的流動,和諧的生態城市則表現出城市內部以及與外部系統之間物質、能量、信息的交換能順利通暢,無障礙
安全性:在城市的氣候上、地形上、資源供給上、環境健康上及生理和心理影響上具有很強的安全性。為城市的人類、動物、植物、微生物等提供安寧祥和的環境
可持續性:城市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組織自調節機能,產生較高的生態效率與社會效用,滿足城市的健康、協調、持續發展。